精神文明

建美丽新村,使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

信息来源:精神文明报  发布时间:2018-07-03 17:44

巴中市巴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掠影

  良田美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陶渊明笔下勾勒的乡村图景,真实地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乡镇村落再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巴州区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富民,以环境育民,以文化立民,推动巴州区美丽乡村建设走上新台阶。

  曾口镇秧田沟村芍药产业园

  产业

  充实百姓的钱袋子

  晨出前门望野田,晖映芍药花正艳。芍药是巴州区为百姓充实钱袋子实施的巴药产业中品类之一。巴州区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农民增收为主题,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增强产业培育,让农民挣到钱,挣了钱日子就好起来了。

  “我种了3亩皇菊,养鸡150只,还有土地流转费和农闲就近务工,一年挣上4万元左右是没什么问题。”水宁寺镇龙台村60岁的村民陈龙朝说。陈龙朝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自村里实施产业发展后,他积极投入,勤看细管,一年里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以产业发展帮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巴州区实施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前些年村里兴起外出打工潮,有一批村民取得很大发展,现在他们返乡兴业,带领乡亲走出困境。“当我得知家乡正在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时,我当即决定回来了。利用前些年在外面学到的养殖知识,办起了养猪场。这几年每年能出栏2500头猪,通过养猪场带动村里25户贫困户,帮他们实现了脱贫的愿望。”龙台村32岁的村民李小龙说。作为村里致富带头人,他认为帮乡亲过上好日子,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是他应该担起的一种责任。

  巴州区以“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思路,形成了果蔬粮油、巴药产业和生态畜禽等多种多样乡村特色产业,并采用电商等方式,为乡村产业找出路,为百姓钱袋加票子。

  宜居

  打造百姓的好房子

  4月中旬,春光灿烂。在曾口镇书台村,柑橘花香四溢。

  “柑橘是我们村的庭院经济之一,除了为百姓增收,最主要的是为村里增添一道风景。”书台村村支部书记陈静介绍说。

  在书台村村民的房前屋后,种植着花草、果树、蔬菜等,户与户之间有柏油路相连,精致的路灯静立路边,抬眼望去,美景怡人。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我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有这么好的环境,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是新时代带给我们农民的福气。”正在整理院前瓜地的57岁村民冯天富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刚搬进新居不久,原来住的土墙房院子烂,风穿墙,下雨时“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巴州区区长杨波说。巴州区坚持“农业园区、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三区同建,以“四消、四化、四改、四整治”为乡村建设主题,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加大投入、加强指导。

  史馆

  传承文化记乡愁

  “知法守法是福、平安健康是福、子女成才是福、孝道感恩是福、邻里和谐是福……”这是梁永镇宏福村以“福”文化为主题而建成的村史馆里的一幅幅条幅。

  巴州区本着“存史、资政、教化”的原则,着眼于留住乡愁、凝聚乡愁、体验民俗、发展旅游,围绕“巴药长廊,旅游环线一村一特色连点成线带面”的思路,规划建设24个村史馆。目前已建成梁永镇宏福村“福”文化主题村史馆、曾口镇书台村“书香”文化主题村史馆、水宁寺镇龙台村“农耕”文化主题村史馆等。“村史馆关键在‘史’,因‘史’而保护和传承。”巴州区相关人员介绍道,通过建村史馆带动全域旅游、全域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等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村史馆的建设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建在室内,有的建在室外,分别以农耕文化、书香文化、民俗文化、福文化、绿色文化、背二哥文化、红色文化、竹编文化、孝道文化等20余个主题打造。一般分村名由来、历史沿革、村情、乡贤名人、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板块,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晏阳初讲堂、励志语录和墙绘等内容。

  民风

  铺好文明新路子

  一年四季,曾口镇飞马村老年协会的老人们总是闲不下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飞马村老年协会的会员们在20多年里忙着引导民风、革除陋习、邻里互助,一路走来一路歌。宣传党的政策,他们出面宣讲;谁不孝敬老人,他们出面训导;谁家有矛盾,他们出面调解;谁家有困难,他们出面帮扶……每年的重阳节,他们都自编自演节目,以腰鼓队、小品、三句半、诗歌、快板等方式,解读政策、歌颂先进、弘扬孝道、传承优良民风民俗。“我们大多是村里的空巢老人,但我们不能倚老卖老,也不能以老等老,我们应把余热发挥出来,为建设美丽村庄尽力,不能让我们村比别的村庄差。”老年协会的会长介绍说。

  创新基层治理格局,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行政推动、村民自治”的思路加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区所有村都有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现了农村“一约四会”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新乡贤”“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利用晏阳初讲堂、农民夜校、文化院坝等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龙台村村民把农家书屋当成提升自己、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目前,巴州区已实现农家书屋覆盖全区所有建制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涵养农民素养的机制基本成熟。在农家书屋,村民们有的学农业技术、有的学怎么辅导留守学生、有的对民风民俗类书籍十分感兴趣。“我现在喜欢看有关留守孩子方面的书,是因为我在家照顾两个孙女一个孙子,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多了解孙子辈们的心理,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因为我怕隔代教育,影响了孩子们的将来。”在这里看书的谢大爷这样说。(谢艳阳 )

  曾口镇书台村新居安置点一隅

  化成镇长滩河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梁永镇宏福村村史馆

原标题:建美丽新村,使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 ——巴中市巴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掠影

阅读:1542  【字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