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她”力量 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来源:四川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8-07-04 17:40
“他家的环境卫生就是好”……,今年4月8日,在通江县兴隆乡白云村举行的“文明家庭”“先进标兵”评选活动上,村民议论着6社李春郭家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
在脱贫攻坚战中,通江县着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用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孝敬父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邻里关系、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勤劳节俭、自强发展等作为标准,从各部门各乡镇抽调女干部,组建一支特殊的队伍——女子攻坚队,统筹推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13个村开展文明习惯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传承先烈志,开展精神扶贫
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习惯没有养成,陋习没有除去,很可能会给扶贫工作带来影响。如何来破解难题?“全县有11.3万余贫困人口,如今,除了一部分人确实因身体、大病等原因无法自己脱贫之外,剩下的一部分贫困户属于观念陈旧缺心劲,情绪低落缺干劲,本领不强缺闯劲,精神空虚缺拼劲,信心不足缺韧劲……一味的‘等靠要’、‘懒散拖’,归根结底就是典型的‘精神贫困’。”在通江县2018年第一次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县委孙辉书记一语道破了问题的根源,“这是影响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必须坚决除掉……”面对这个艰巨的“硬任务”和限时的“考卷”,全县1.4万余名帮扶干部又将如何作答?通江县妇联主席何敏思索着。
1933年,为推翻“三座大山”,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建立妇女独立营,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如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可以传承先烈志,组建女子攻坚队,让妇联干部去做贫困户养成教育工作可能会事半功倍。
在通江县委的统筹安排下,由县妇联牵头实施的“女子攻坚队·文明健康行”试点工作随即展开。在全县各乡镇、部门抽派113名妇女干部成立了“临时党委”,下设13个攻坚小分队临时党支部,分赴兴隆乡等13个村开展专项精神扶贫行动,配合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文明习惯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卫生搞不好,邻里不上门
兴隆乡漂草村贫困户王培义,一度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有时候忙,家里几天不打扫,弥漫着家禽粪臭。今年5月上旬,在村级卫生评比上上了“黑榜”。
脱贫先要有精气神,为此,女子攻坚队队员上门,一边同王培义“软磨”道理,一边帮忙打扫。几次下来,弄得王培义很不好意思。“听到别人说我懒,看到这些女同志帮我扫,心里真不是滋味。”王培义说,再忙也要刚好房屋周边及家里的卫生,决不能再上“黑榜”。
说干就干,白天帮农活,晚上来打扫卫生。王培义不但慢慢改变了卫生习惯,还主动劝说邻里搞好卫生。在5月下旬,他还在该村“抵陋习歪风·树文明新风·建和美新村”的倡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人还是那个人,养成习惯有了质的飞跃。“村子里都是熟人,卫生搞不好,邻里都不上门来。”王培义说。
女子攻坚队小队长向小兰介绍,针对不同的家庭她们就有不同的“施治”办法,比如对卫生习惯差的家庭,重在引导和现场示范。同时配合开展一些清洁卫生评比等活动,增强村民讲卫生意识。
种上“精神庄稼” 村民素质获提升
“勤刷牙勤换洗、早早起扫庭院、不喝酒少抽烟……”快板《养成好习惯》正在兴隆乡渔池村举行“五好家庭”评选暨村民趣味运动会上展示着农村良好的精神风貌。
要进一步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必须种上“精神庄稼”。女子攻坚队向敏表示,她们在村上开展了“五好家庭、六好村民”评比活动,来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群众评,群众议,经过评选活动,通江县涌现出一大批“新星”,成为该县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村民杜浩被评选为“五好家庭”,他兴奋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但获得了荣誉,还领取了奖品。今后一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女子攻坚队抓住近年来通江县以送文化下乡活动,大力推进“示范户”“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转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通江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女子攻坚队还要继续加大相关评选活动,搭好群众评选舞台,凝聚群众力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程聪)
原标题:通江县“她”力量 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阅读:1854 【字体: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