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决定

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9 10:56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为统揽,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奋力谱写四川现代化建设巴中篇章,中共巴中市委五届五次全会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坚决把促进振兴发展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巴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要深刻领会大会的政治成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将其作为武装头脑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旗帜、推动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积极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努力走出一条服务发展大局、符合巴中实际、体现老区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明确细化落实的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不折不扣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巴中落地见效。要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是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阐明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特征,标注了治蜀兴川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坐标,明确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引、总体谋划、重点任务和政治保证,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牢牢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找准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着力点、突破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在圈内外协同发展中加快巴中现代化建设进程。要牢牢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深刻领会“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丰富内涵和工作布局,紧扣巴中市情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推动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在巴中创造性落实、创新性实践。要牢牢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思路”,深刻认识“讲政治是首要原则、抓发展是第一要务、惠民生是根本目的、保安全是底线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紧扣国省大局更好谋划推进老区巴中振兴发展。巴中正处于再次创业的历史新时期、后发赶超的关键突破期、振兴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召开,为巴中加快振兴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要重点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巴中现代化建设,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既定部署,锚定“五个显著提升”奋斗目标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要重点聚焦省委赋予巴中的发展定位,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目标任务上来,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要重点聚焦省委工作“总抓手”,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巴中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不断书写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重点聚焦国省重大部署蕴含的政策机遇,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作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和省委明确“两个更加注重”的战略考量,把握新一轮发展“窗口期”,切实将之转化为可争取、能落地、见实效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汇聚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深入落实省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部署要求,加快构建支撑振兴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大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贯穿产业培育振兴主线,加快形成“1+3”主导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文旅强市战略,做精做深“红+绿”文章,做强做优文旅康养产业链,协同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红色联盟”和友城经济,打响大巴山生态康养游品牌,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推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集约集聚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坚持“两瓶酒、一块肉、一瓶水”主攻方向,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争创省级优质白酒产业园区,推进肉制品精深加工,打响“巴食巴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道地药材提质发展,做强枳壳等大宗品种,培育一批国省级中药材现代农(林)园区,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引进培育一批国省级龙头企业。加大天然气、页岩气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化工园区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光资源开发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发挥石墨、霞石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进锂电负极材料、碳酸钙高质化开发应用等重大新材料项目,建设西部先进碳材料基地。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善城区市场冷链仓储中心等基础设施布局,构建闭环物流通道,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提升西部商贸城、王府井、容邦万达等服务业集聚区活跃度。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物联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强化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建设数字巴中。
  (五)优化区域经济版图。强化“南城北旅”空间规划引领,推动人口、产业、项目等向优势区域集中,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力推进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突出“一区三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招引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总部项目,全面增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推进文旅新区建设全面起势,优化完善体制机制,依法精准赋权,扩大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主引擎、绿色经济核心增长极。推动县域差异化发展,突出县区“2+2”主攻方向,支持巴州区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食品医药产业;支持恩阳区建设成渝地区北向开放高地、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支持南江县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文旅康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通江县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支持平昌县建设东向开放桥头堡、乡村振兴示范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产业。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统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国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让新时代“天府粮仓”装更多“巴中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培育壮大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做大做强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巴山茶叶特色种养业。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增强中心镇(村)辐射带动作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加强传统村落和古建筑保护利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回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机制。
  (七)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镇广高速公路、苍巴高速公路、米仓大道,开工建设平仪、通宣开、南苍盐等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广巴达铁路。推动汉巴南铁路巴中至汉中段尽早开工建设,争取成巴安高铁纳入国家规划。注重适度超前谋划,做好对外大通道、交通干线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开展省级交通强市试点。加快完善现代综合水利网络,建成黄石盘、江家口、青峪口大型水库,开工建设青龙嘴、官房沟等中型水库,加快高桥、兰草、泥溪、双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巴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建设,加快电网主网架提档升级,推进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加快华能燃机项目和华油中蓝二期项目建设,实施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和城乡电网补强工程。
  (八)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三生相融”理念,落实“三区同建”方略,建设“四宜四有”现代化新城。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城三区三副六廊多组团”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市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建设工程,完善交通、市政、环境等领域基础设施,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拓展绿化空间、消费场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支持南江、通江、平昌加快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吸引县域农村人口转移、非农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实施百镇建设行动,创建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九)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家储备林建设,协同推进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强化森林、水、土地等生态产品可持续经营开发,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完善渠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挥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平台作用,推进碳汇项目储备和碳汇产品交易。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全面打响重点改革攻坚战、对外开放主动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巴中跑团帮办代办,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发挥AA+信用主体联动和撬动作用,推进国资国企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深化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强化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交流合作。深化金华-巴中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务实推进友城、厅市、校地合作,做强秦巴农洽会、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巴人文化艺术节等开放平台,积极参与西博会、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
  三、深入落实省委“强化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部署要求,大力塑造振兴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
  (十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新一轮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继续教育,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十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创新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建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支持恩阳工业园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厅市共建秦巴山区牛羊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争取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巴中布局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深化财政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税费支持政策。发挥“天府科技云”作用,加强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创新型城市。
  (十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区域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革新人才理念,加快推动人才工作由重引进向引留并重转变,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由招引个体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型人才转变,由面向党政机关向面向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转变。统筹推进人才项目,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引进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依托市校(院、企)战略合作、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使用、激励评价和保障服务机制,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四、深入落实省委“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部署要求,持续推动振兴发展成果惠及老区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四)促进更充分就业更合理分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十百千就业增收工程”,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多渠道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技能巴中”建设,打造“巴山工匠”技能大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强脱贫人口、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政策,建立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持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十五)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设健康巴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置,做实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高水平建设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加强重大疫情、地方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支持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十六)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脉赓续工程,推动巴文化、晏阳初故里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编制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总体规划,协同推进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提升川陕苏区首府影响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移风易俗。推进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宣传阐释和实践转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品质,打造秦巴大讲堂、秦巴翰墨古镇、魅力乡村竞演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六个一”文艺精品打造和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城乡全民健身设施。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五、深入落实省委“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部署要求,着力夯实振兴发展的社会稳定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市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十七)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用好“巴事好商量”“聚引帮”平台,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加强和改进港澳台、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十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巴中。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地方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加强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十九)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基层力量、基础要素、基本能力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建设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网络理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
  (二十)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统计等领域风险隐患。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升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六、深入落实省委“持之以恒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不断强化振兴发展的政治保障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努力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十一)全面系统整体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健全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领导班子,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政治巡察,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价预警机制,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十二)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推进思想领航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作用,巩固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成果,提升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巴中村政学院、干部讲习堂等平台功能,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全面加强。
  (二十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全面过硬党组织。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用好五种人、七种人尤其不能用”导向,选拔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建立健全体系化培养机制,持续推进“三线墩苗育才计划”。重视培养和用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强化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抓党建促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实施“书记项目”,推动党建责任落地落实。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形有效有态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四)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严的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党的各项纪律全面从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践行市委作风建设“十八字”基本要求,构建“两个环境”,推动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民生诉求“大起底”常态化长效化。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巴中力量!

阅读:664  【字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