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5月27日,巴中籍在京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27名巴中籍在京优秀人才齐聚一堂、共话桑梓,为巴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献智献力。
涉及文旅、金融等方面
优秀人才为巴中出谋划策
巴中成立地区30周年,经济社会发生巨变。“产业越来越兴旺,交通越来越便利,乡村越来越美丽,城市越来越宜居,人才越来越集聚。总结起来就是,巴中发展越来越有希望。”回顾巴中成立地区30周年,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主任周小舟这样总结道。
对于巴中老区振兴发展,周小舟建议,在金融服务上下功夫,盘活基础设施存量带动投资,把推动本市企业IPO上市作为政府重要工程,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返乡聚才、产业引才、发展汇智,吸引更多人才落地巴中、支持巴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认为,近年来回乡看到巴中交通方便、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家乡发展感到自豪。吴伟仁一直关心家乡教育发展,建议巴中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在巴中布局建设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加重视基础学科教育,打造重点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吸引更多人才。
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魏启文认为,巴中在农业、旅游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在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做响品牌。
国务院参事、经济学专家何学彦建议,巴中要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并表示“如果巴中有需要,将一定尽心尽力”。
高校优秀学子代表石博文认为,巴中在城市宣传上要学会讲故事,招商引资要注意引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发展格局,借鉴经验建设美丽乡村,更好应对虹吸效应……在京优秀人才代表以满腔赤诚为家乡事业发展把脉定向、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真知灼见。
真知变现实
清单式推动意见建议落地
2022年3月,在京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上,11名乡友就家乡发展提出19条建议意见。返巴后,我市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落实举措,清单式推动落地。目前,打造巴中优势品牌等13条意见已完成办理,争取新建高校、支持企业上市等6条意见有序推进。
在落实产业发展类建议上,巴中以优势大品种培育为抓手夯实农业基础,实施“2+1”优势大品种计划;以制造强市引领推动工业启航,鲜明“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要求;以文旅康养产业为龙头推动服务业提质,加快构建“南城北旅”空间版图和“一核两廊六区”文旅康养产业布局。
在落实招商引资类建议上,市委统筹实施投资促进提升年暨营商环境优化年“双年行动”。2022年,市县两级领导外出招商次数同比增加152%,京东科技、巨星铭创、中科森蓝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签约落地巴中,巴中进入四川营商环境评价总体排位第一方阵。
在落实交通建设类建议上,围绕汉巴南铁路加快建设、成巴安铁路项目入规,经汇报争取,目前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预计2024年通车运行,成巴安铁路正在全力争取纳入“十四五”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在落实引进高校的建议上,经多次汇报争取,目前,省教育厅初步同意将巴中旅游职业学院纳入《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在落实发挥老区优势的建议上,以红色教育为主线重塑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全面提升巴中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构建形成与长征干部学院东西呼应、互为支撑的全省党性教育新格局和北连延安干部学院、东连瑞金干部学院的干教阵地“新三角”环线。
更加重视人才
政策吸引力有效提升
巴中一直高度重视人才。但受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巴中"人才难引更难留"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近年来,我市研究提出"四个转向"工作思路,创新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升格实施"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全面推行"四个优先"政策,政策吸引力有效提升、环境吸附力明显增强。2022年,全市硕博人才、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数量翻1番,创新创业团队增长2倍,本土高端人才增长3倍,国省科研平台增加4倍,事业编制助企引才落地率提高20倍,引才工作实现量质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工作中,巴中以理念进阶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结合巴中发展阶段和人才工作基础,提出"四个转向"工作思路--由"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由"重引进"转向"引留并重",由面向党政机关转向重点专业、产业、企业,由招引个体转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巴中注重以政策升级对冲后发地区劣势,创新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待遇标准,在川东北地区保持最优。统筹实施"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将散落在各行业领域的人才项目整合升格为市委表扬项目。着眼人才成长空间不足问题,大力推行优秀人才身份转变、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职务提拔"四个优先"政策,创新实施三线墩苗计划,想方设法为人才成长搭台子、铺路子。新政实施2年以来,全市引才数量超过2008年以来引才总量的1/3,人才流失率从17.3%下降到6.8%。
巴中还以机制创新塑造人才发展优势。推行"柔性引才",建立"特聘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制度。实施"双招双引",将招才引智成效纳入招商引资一体考核,大力引进契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型人才。加强"市校合作",积极推进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五粮液集团等市校(院、企)战略合作,努力将合作校企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巴中发展优势。(记者 李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