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广高速公路东兴隧道出口有一农家房屋边矗立着一根保存完好的“双斗桅杆”,该石桅杆原有2跟,是“姜氏”家族老屋门前遗存,姜氏老屋已毁,另一跟桅杆已不复存在,老屋门前一对雕刻精美石狮面容被毁丢弃在桅杆不远处的农田里。
“姜家桅杆”保存较完好,桅杆座南向北,水桶般粗的坚硬圆石柱耸立在方形石基之上,从基座底部计算石桅杆高约近8米,整个石桅杆圆石柱似乎是一整体打制,石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斗形石雕,顶端还有一个小斗形石雕,肃穆庄重颇为壮观.桅杆顶端尖状,石桅杆和石斗的雕刻都较为细致,打磨光滑,“姜家桅杆”基座为八角样式,“八角”为上等,表明姜氏家族出了位进士或四品官位以上的人物。
桅杆有石制和木制之分,“姜家桅杆"”是石桅杆(又叫石笔、石楣杆、石旗杆)。桅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古时候一旦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在自家大门左右对称地建造两根桅杆,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斗,而且套斗的数量是很有规矩的,如果是考中了举人,只能套一个斗,称作“单斗桅杆”,如果考中进士,就可以套二个斗,称为“双斗桅杆”,即民间说法是:一斗为举人,二斗为进士。据考证,桅杆多在家族宗庙,屋前或陵墓前竖立,一般高约5至6米,最高可达10余米,底座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等样式,秀才底座凿成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为八角形状。桅杆底座以八角为上等,杆身圆形,杆尾渐收,旗杆石一般是为秀才表功,石桅杆的原型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