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

巴出将,蜀出相
王国巍解析巴中人的忠勇与铁血丹心

信息来源:巴文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5-16 17:17

近日,一场以“巴出将,蜀出相——巴中人的忠勇与铁血丹心”为主题的“问语巴文化”讲座,在巴中中学云屏校区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到了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国巍担任主讲人。王国巍教授从常璩《华阳国志》中关于巴蜀的论述切入,解读了名谚“巴出将,蜀出相”的历史文化内涵,解析了巴中人的忠勇与铁血丹心。图片.jpg

市文联、市作协、市巴文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巴文化研究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代表及巴文化爱好者,与巴中中学云屏校区400多名学子共同享受了这场“文化盛宴”。

《华阳国志》中的巴蜀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王国巍教授表示,《华阳国志》体制完备,内容丰富,考证翔实,史料可靠,是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料。据《华阳国志》的记载,巴国北有巫山、大巴山及长江三峡,南有武陵山,山高林密,水险路陡,平地稀少,地力贫瘠,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单纯从地理环境上分析,这对巴人维护民族的生存是极其不利的。然而,巴人不避艰险,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改造自然,从而维持了民族的生存繁衍,磨炼出了坚韧、顽强的民族品性。

《华阳国志》对巴国历史人物及风俗的关注,真实地记载了巴人“忠勇”爱国的民族精神,彰显了巴人崇信尚义的侠义情怀。古代巴人军前歌舞的巴渝舞,典型地表现了巴人“勇武”或“天性劲勇”、生死无惧的战斗精神。因为有此战斗精神,古代“巴师”才在周武王伐纣、汉高祖灭秦中表现突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巴人这种“强悍”战斗精神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巴出将,蜀出相”的历史文化内涵

巴蜀虽然同属于四川盆地,但地理环境、风土人文都有明显差异,这也是本次讲座中王国巍教授带大家探寻的重点。

“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国巍教授以《华阳国志》中“断头将军”巴蔓子的记载,三国时期老将军严颜的故事和诸葛孔明、苏东坡、秦良玉、王坚等文臣武将的生平,结合从古至今的众多史料书籍,溯源“巴出将,蜀出相”这一古老民谚的历史文化内涵。

王国巍认为,巴文化作为巴中历史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凝聚着古巴人的聪明智慧和忠勇精神,是巴中历史的重要见证和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

巴中人的忠勇与铁血丹心

从巴蔓子、严颜,到吴瑞林、傅崇碧、王 良太等27位共和国巴中籍将领,讲座中,王国巍教授对自古以来巴中人民的忠勇与铁血丹心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也更多地找到了巴中历史文化的底蕴脉络。他认为,巴中人的忠勇与铁血丹心影响深远、贯古通今。

王国巍教授特别提到,去年,巴中确定了句扶、李贤、严武、张曙、王建、张思训、宗泽、向翀、岳贞、李钟峨、吴镇、廖纶、董修武、晏阳初、刘伯坚等15位第一批巴中历史文化名人名单,这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四川省委宣传部《关于实施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能增强巴中人的文化自信。

聆听讲座后,巴中中学云屏校区初一年级七班学生何舜贤表示收获很大,“第一次知道了我们巴中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巴人精神源远流长。我将认真学习、练就本领,讲好新时代‘巴中故事’,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阅读:497  【字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