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茅垭村中药材产值破百万
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07 09:32
刚过七点,冬日的山村还未完全放亮,巴州区白庙乡茅垭村贫困户、中药材产业园管理员张秀美就扛起锄头走进金银花园区。
“我家去年开始种植金银花,试种了1.5亩,预计一亩有7000多元的收益。”张秀美说,种植金银花不仅效益好,从今年起,每户种植户还能得到由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发放的1000元补助金。
“扶贫不是养懒汉,我们只帮扶那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发展起来的贫困群众。”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陈柯宇说,“通过前期到茅垭村考察,看到了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决心,也看到了村民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和苦干实干的不屈精神,值得我们支持。”
旱坝种药材
一年种出130万元产值
茅垭村地处山地,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崎岖,山高坡陡,全村高差200—300米。这里土地少、土壤贫瘠,常年缺水,是出名的“旱坝子”,贫困现象异常突出。
“自2014年对口帮扶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一直坚持引导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长久致富。”茅垭村第一书记潘嘉文介绍,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发起了发展精细化产业的号召。
精细化产业,就是紧紧抓住选项、布局、培育、市场四个关键环节,在“精良”“精确”“精细”“精准”上下足功夫,在有限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精耕细作实现单位面积土地上出产最大效益。同时,根据各户劳动力和所有土地实际,实施“一户一策”、宜统则统、宜散则散。在分散方面,依托各户原来的产业基础,以家庭为圆心,就近分散化布局。
截至目前,茅垭村已栽植白蜡树500亩、丹参200亩、金银花100亩,中药材年产值将近130万元。
“我已经种了两三年丹参,今年地里的丹参马上就到销售时节,卖了有五六千元收入,能过个富裕年了。”产业园里,贫困户张秀和一边给金银花苗松土一边说。补助加收购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发展中药材,品种怎么选、技术怎么管、销路怎么来,村民也有不少顾虑。
“刚开始种植金银花时,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我以前见过其他村种金银花,采摘季节劳动力不够,花都烂在地里,赔了不少钱。”张秀美说,“后来村里统一引进金银花新品种‘一把抓’,这个品种花期长、花朵多、采摘方便,适合留守在村里年纪大的人种植,这下我们才放心。”
白庙乡党委书记刘映德介绍,为避免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针对茅垭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一把抓”金银花,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品种选好了,如何管理,茅垭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坚持以户为单位,充分调动各户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驻村农技员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坚持挨家挨户指导,分户制定种植方案。
“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大家辛勤劳作,切实按照时间节点落实除草、施肥等工序,不做‘懒人活路’,不种‘懒人庄稼’,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实实在在的收益。”潘嘉文说。
除了金银花,茅垭村还在发展丹参和白蜡,面积还不小,这些中药材规模逐步扩大,产量逐步增加,如何销售也成了老百姓的心头大石。
“除了为贫困种植户发放补助金,我们还和茅垭村签订了保底收购金银花的协议。”陈柯宇说,这样避免了市场波动对农户带来损失。
此外,茅垭村还与当地药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茅垭村定向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企业每年按照保底价收购茅垭村的产品,实现产业发展的稳定收益。(记者 何欢)
原标题:旱坝子结出致富果
阅读:1618 【字体: 大 中 小】